许久不见,久违地来写写随笔。尽管上月中旬就更新了一篇随笔,但那篇的内容实际上都是去年所写,所以我其实很久没写过随笔了。最近总觉得自己的思路很复杂,内容增多了是好事,同时却也显得杂乱了,东想一点西想一点,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来梳理思维,暂且也没能想到什么。
最近最大的感受是:我慢慢坚定了独身的想法。我原本就一直母胎solo至今,有过差点中断记录的时候,但我最终还是跳出来了,所以这也许不该说是“差点中断”,而是“照旧在继续”。一直以来,我本身就有独身的思想基础。我是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,家人对我要求不多,希望我幸福就好,从小接受给我的教育也是长大了找个好人家依靠、结婚生子等等,但我从小就有一种对于“喜爱”、“冲动”等感觉的审视(或许这和我爹警告我不许早恋也有关系),这使得我在青春期时压抑自己的暗恋情绪,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感情,最终得出“这种喜欢根本没有任何理由,和对方在一起也只会占用自己的时间”一类的结论。
然而,就算我理性上分析得头头是道,只要我看见暗恋对象,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。我不喜欢这种非理性的、身不由己、无法控制思想的感觉,因此我给自己造了个角色,集合了所有我向往的特点:成熟稳重,寡言少语,银发金眸,冷峻而美丽……是的,他的名字就叫做——菲尼克斯(噗)!那时希洛这个角色还未诞生,我的化身还是伊芙,菲尼克斯就是我许给伊芙的角色。我想象自己很爱这个角色,将自己全部的爱、一切我可以拥有的东西都奉献给他。我努力尝试、模仿、幻想着“爱”应该是怎样的,或许我成功产生过一点点波动,但大多数时候,我没有所谓“爱”的实感,只是将菲尼克斯作为自己非理性时的逃避之所。一旦有别的异性吸引我的注意力,我便努力让自己转向菲尼克斯,“你有自己的所爱,不要被外界影响”,通过这种方式来达成当时父亲对我的要求。
随着伊芙转变为阿芙洛狄亚,希洛这个角色也终于自原本的希尔维中诞生出来了。仔细想来,祂与菲尼克斯不同,或许祂才可以说是真正“集合了我所有喜爱特点的角色”,祂打从一开始就是我冲着欲望而造出来的。我一直追逐着这个理想中的人物,不是像对菲尼克斯那样的假装自己很爱祂,而是真真正正的喜爱与憧憬。我把自己的所有喜好都提炼出来、凝合成了祂,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就是这样的人物,因此,我后来强烈的动心对象都是与希洛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人物,例如小林未郁的声音、AKIRA的发型等等。而对于那些不具备祂的特点的人,我的心中鲜少有波动。我的心思大都放在“另一个世界”,对于现实非常淡漠。直到最近几年,由于大学的经历,我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对现实与“另一个世界”的关系也有所调整。现在,我认为所有角色都是我的一部分,没有某个角色能完整地身为我的化身,也没有某个角色能完全地脱离我本身而成为独立我之外的“梦中情人”,他们都带有我而不能完全代表我。所以,现在我视他们为我精神世界的守护者与领路人。
扯得有点远了。总之,就是因为这样复杂的缘故,我对现实中的人鲜少产生波澜,即便有难以自制的喜欢,也还是会按照从前的习惯来理性分析,最终得出“根本没有好处”的结论——事实上的确如此,平时我忙于工作,空闲时又忙着读书、自我学习、努力创作填坑,偶尔会与朋友一同娱乐、联系,我要去哪里再挖出时间来给恋人?这是我先前的困惑。前不久,看到老累发的一条微博后,我似乎突然醒悟过来自己究竟为何会是这样的,原文如下:
看到一篇日志很妙地描述了intj的感情陌路—当你模拟过所有的理想,做过所有的觉悟,一生悬命。最后时间告诉你的只有“你并没有爱情”。
我们想了解的不是情感本身,也不是任何人,而是那个过程背后的价值。向往的不是什么依靠什么责任什么安全港,而是那种直觉上的不停追赶,比任何其他都更超越当下的存在。最接近的选手只有自己。而任何放慢我脚步的存在,迟早都会一一被我移除。
这才是欲望的终极啊……其他的都是些什么玩意……
我模拟我理想的样子,我以为我和其他人一样可以有这样的情感,我以为我有爱情。我思考,我努力,我竭尽全力去产生“爱情”。然后它们全部都输给“我”在我心中的价值。我不想承认那东西一文不值,因为即便是模拟器也能从中感受到哀乐和救赎。但它对我来说一文不值。
(老獭的评论)任何被int施与爱的对象,究其本质,都无法使“爱情”成立。如同越追究“理”的终极,越是空荡寂静,旷野无人。即便与他人的概念有所联结,也仅仅是世界之理中的一段交流电。真正意义上,除了Anima/Animus以外,我们只允许自己一无所有。
我觉得她们说出了我的心声。我当然没有她们那么厉害,但我的确感同身受:我将我追求的一切寄托在角色身上,我创造出“至高无上”的希洛,我追求祂,我以为这就是“爱”,随后我回过神来看现实世界,发现根本不存在这种东西。我将从语文课本上读到的烈士事迹、科学家、天才等奉为“至高无上”,以达芬奇、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为目标努力,然后发现他们都各有缺陷,譬如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油画并非凭空画出来的,而是借助了光学仪器,相当于描画;更糟的是当现实中出现了我认为一般的事物时,我发现人们在将它们捧为“至高无上”、给予极高的评价——我发现所谓的“至高无上”不过如此,我心中的极致之物根本不存在。世界没错,是我自己在接受信息时产生了误判,我把实际上是70分的东西当成了100分,随后去追求那个100分,最后发现它根本只有70,我失望了。
这也能解释我为何说不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,或者少有“神作”的评价,因为我心里的标准或许拔得太高了。我也完全无法全身心投入某种自己以外的东西,所以我很难画出同人。即便无人陪伴,我也无所谓。我最憧憬的是“战友”,我不需要有谁来疼爱怜惜我,也不需要谁来自以为是地成为我的依靠,这些感情或许很美好,但它们只能是副产品。我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追上我、能让我追逐的同伴,我们一同努力前行。有是最好,但如果没有,我宁可自己一人前进。以前见过一个大叔便是单身到中老年,他文质彬彬、温文尔雅,一人四处旅游,好不自在快活,我也想活成那样,我甚至可以在心里描绘出那样的自己是什么模样,这是我觉得“有可能”的未来。
最近时常觉得一切都很无聊,打开微博的主页也刷不出新的东西来,所有人都在重复着我早就知道的东西,毫无新奇之处,无法引起我心中的波澜,让我不想说话,最常浮现在我脑海里的语句是“太弱了”。我没有因此沉溺,而是明白应该自顾自前进,去阅读、去摄取,到书里寻找新奇与答案,去超越。这就是我相比几年前的进步之处吧。
而希洛与艾芙,或许正如老獭所说,可以认为是我的Animus和Anima。我对她们的情感十分复杂,可以说我愿意与她们中的任何一人在一起,也愿意成为她们中的任何一人去爱另一方。很遗憾的是,至今我仍未在现实中见到如她们一样的任何一人,所以我鲜少动心,只会在现实里追逐与她们有一点相像的幻影。而且还因为自己的胆小软弱,不敢与那些人接触。
除此之外,让我坚定独身想法的是笛子的《小绿与小蓝》动画的第49话只说真话的世界这一集,其中求婚的那段台词“虽然你一身缺点,跟我喜欢的类型差很远,但那种人怎么可能看上我呢?还是我们最合适吧,所以我们一起凑合过吧”,让我突然明白过来,原来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也是如此。我一直只追求理想中的人物,却难以容忍现实人的缺陷,当然无法接受与其他人在一起。而我一直困惑的“怎么可能存在‘在平民邻居与公主之间选择一人,结果仅仅因为爱情而选择平民邻居’这种模式的爱情”问题(例子非常不好,总之大概是这个意思),也终于能够说通了,因为根本不存在“公主会看上身为平民的我”的情况。如果真的存在,大多数人就会一脚踹掉“平民邻居”,没踹掉的则是顾忌各方面的利益问题,核心从来都不是爱情。
就谈到这里吧,该离家回宿舍了。